天然植物在疾病預防與治療方面的有效性,經歷了幾千年的驗證。在2003年的非典、2020年的新冠肺炎診療過程中,中醫中藥再次展現了她傳承千年的魅力,天然植物的作用已不容質疑。
無數次實踐證明,天然植物具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,提高動物生產性能,預防細菌性、病毒性的疾病等作用,天然植物的魅力就在于先有療效后有理論。
目前,市場上中藥保健產品琳瑯滿目,良莠不齊,大大限制了天然植物應有的作用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:
1、中藥的過度加工、過度包裝、過度營銷,造成使用成本高昂,走的是“貴族動物”路線。一般的動物使用不起,為了降低成本,不得不減少添加量,導致劑量遠低于獸藥典標準;
2、中藥的普通散劑,粉碎的粒度過大,飼料在體內停留時間短影響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,中藥的效果難以發揮;
3、中藥的產品組分多,獸藥典僅對個別有效成分進行定性鑒別,而不檢測每種中藥的具體含量,造成產品質量難以保證。
“飼藥同源”,要充分發揮天然植物在養殖動物中的作用,必須要回歸自然采食狀態。讓動物直接采食天然植物,提高中藥的有效性、準確性,降低添加成本,讓“大眾動物”都能吃的起中藥。
因此,要解決中藥效果不好的錯誤認識,除了要添加足夠的劑量外,還要能夠準確檢測每一味中藥的有效成分;通過對天然植物進行200目以上的超微粉碎,可以提高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。
當前對食用動物及其產品的監管越來越嚴格。從這個角度講,養殖安全的法律風險已經大于養殖市場的經營風險。天然植物飼料的安全性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。直接飼喂天然植物必定能為動物健康保駕護航,為動物食品安全、綠色養殖貢獻傳統中藥的力量。